-
暂无最新产品 !
- 地址:江苏省镇江市南徐大道西延金牛山润州道院1
- 手机:13905296416
- 办公室电话:0511-85722219
- E-mail:zhenjiangrunzhoudy@163.com
- 乘车路线:乘23路到喻家湾下,乘105到蚕种场下,乘18路到科技大西校区下
镇江道教音乐
时间:2023-12-04 15:44:49 作者: 打印本文 点击:4807
镇江润州道院道教音乐可谓是道教音乐中的一朵奇葩,其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内蕴丰厚。首先,从其纵向的历史上,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巫舞巫乐;它也和整个道教音乐一样,在表现形式上烙有巫舞巫乐得痕迹。其次,它吸收宫廷音乐成份,古朴典雅、庄重肃穆。唐、宋时期,大量的宫廷音乐流散于民间,常被镇江道教音乐吸收融合,因而镇江道乐在被演奏时,注重转、承、接、合的运用,通常以道曲的唱念展开,乐器笛、鼓、弦在伴奏中起重要作用,在唱腔中句与句之间,用曲调型的伴奏或鼓段加以连接,使唱段层次分明,形成刚中有柔、柔中有刚的风格。在次,吸收民间音乐素材,特别是昆曲、江南民间音乐、江南丝竹、民歌、小调的精华,把道教音乐的经韵乐章与民间音乐相融合,形成了一种具有江南特色的道教音乐。如在锣鼓吹打中,除一般乐器外,还加铜角、唢呐等,以这些乐器为主,再配合锣鼓,曲风雄浑朴野。镇江道教音乐表现形式亦是多样。演奏时,可以有独唱(通常由高功、都讲担任)、散板式吟唱、齐唱、鼓乐、吹打乐以及合奏等多种表现形式。器乐形式常用于法事的开头、结尾、唱曲的过门以及列队变换、禹步等场面。在整个法事过程中,音乐的演奏可以根据主持斋醮科仪的高功在供香、步虚、绕坛、朝拜等许多宗教仪式的同时,采取坐乐和行乐的形式演奏,并且能根据变化动作的迥异,灵活地在音乐伴奏中加以旋律润饰、加花、变奏等。以协调出坛法师的动作。凸显出其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奇葩的独特魅力。
如今的润州道院道教音乐的特点;一、讲究阴、阳调和。主要用于颂赞神仙、祈福禳灾、超度亡灵和修持养炼,曲调形式上有“阳韵”和“阴韵”之分,“阳韵”多用于早坛功课和祥祈性法事,如“正坛法事”中的“三茅表”、“三茅忏”等科仪中所用之韵腔。“阴韵”多用于晚纭功课和“度亡法事”。在许多道教科仪活动中,既用“阳韵”,也用“阴韵”,人神共处,仙俗相合。对神唱神曲,一种仙风道骨之风范,用于供神、敬神,向神表白意愿,祈祷神灵佑护,驱邪去孽,以求康泰平安;对人用俗乐,不仅具有民俗气息,而且展示出道法自然,妙乐通神的威力。这种阳韵、阴韵的调和,体现出一种雅俗共赏的中和之声。二、讲究动、静结合。在斋醮可以中,为了招徕观众,增添宗教活动的气氛,在开坛演仪之前的“闹台”,其旋律十分欢快流动,富于世俗气息,道众称之为“耍曲”;而用于各种科仪之中的音乐,则最求庄严,其旋律又显得虚幻宁静,富于殿堂气息;即使是一般的器乐曲牌,一旦进去玄门,与法器之声相结合,也呈现浓郁的宗教音乐之韵味,这些用于科仪程序的专用乐曲,道众称之为“正曲”。这种动静结合,组成了一幅幅异彩纷呈的音乐画卷,演绎出各种不同的科仪的文化蕴涵。三、注重散、正相间。在道教音乐中,灵活性与规范性结合也是一个重要特征。道教音乐中的“散”是为了表达道众一种清静无为的心态,显得潇洒自如,不少韵腔均以散板组成,如《提纲》、《数圣板》等;而有些韵曲则由散、正、散组成,在法开始时,先由“高功”以散板吟咏引腔,由于无固定节奏,速度纾缓自由,任引领者自由发挥;随后,道众齐声应合,并逐步将节奏引入正板,以慢速诵唱经韵,表达主旨内容,随后,再次将节奏引入正板,以慢而散终曲,如《澄清韵》等。最具代表性科仪之一的“三茅表”,其中赞颂“三茅”功德的第一首韵腔《卫灵咒》,其头尾为散板,中间的正板部分为上、下句型结构,每句各为四小节,每个实字均落于第二板,在多次的变化反复中,这个位置与旋律均为改变。其上句旋律进行为上扬,下句的前半句先由低而高再逐步下降,后半句再上扬又徐缓下行,均环绕主音(羽)进行。还有《称职》、《华夏赞》等典型经韵结构亦是如此。
润州道院音乐在曲式和情调的内涵上,无不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学思想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局。其美学思想反映了道教追求长生久视和清静无为,既出世又人世,情调庄严肃穆,又不乏清幽恬静。表现召神遣将时气势磅礴,降妖驱魔时威武果敢,祈福祝庆时欢乐轻快,赞颂神仙时优美恬静。通过音乐的烘托、渲染,道教韵斋醮仪式更显庄严、肃穆、神圣和神秘,在声乐中各种神仙意境得以和谐生动地再现,把人的情感带人了神秘的神仙世界。